有觀點認為,比特幣的問世是人們憎恨商品經濟中國家主權貨幣超發、以及貨幣政策干預、嚮往禮物經濟中社群共識貨幣自主的結果;比特幣的匯率是全球投資者增加或者減少的反應;而比特幣的價值是其底層技術區塊鏈,因此得到各行各業廣泛地認可和使用。
通常,首字大寫的「Bitcoin」是指其所使用的比特幣技術與網路,而首字小寫的「bitcoin」才是指貨幣本身。比特幣也是區塊鏈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,由於其採用密碼技術來控制貨幣的生產和轉移,而沒有中央的發行機構,無法任意增發,交易在全球網路中執行,有特殊的隱秘性,加上不必經過第三方金融機構,因此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,也成了非法交易的媒介。使用者利用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中的加密錢包軟體,無需任何銀行、信用卡、線上支付公司等中介機構,可隨時隨地在網路上直接交換物品、服務。 根據劍橋大學2017年的研究,全球有多達580萬個加密錢包活躍用戶,其中大多數使用比特幣。同時,有觀點認為,比特幣技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使用,使人類迎來了區塊鏈時代。
作為記帳系統,比特幣不依賴中央機構發行新錢、維護交易,而是由區塊鏈完成,用數位加密演算法、全網抵禦51%算力攻擊保證交易安全。交易記錄以被全體網路電腦收錄維護,每筆交易的有效性都必須經過區塊鏈檢驗確認。
作為記帳單位,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 0.00000001 (一億分之一)比特幣,稱為「1聰」。如有必要,也可以修改協議將其分割為更小的單位,以保證其流通方便,區塊回報每產出21萬個區塊減半一次,大約4年,最近一次減半在2016年7月9日,而此種收斂等比數列的和必然是有限的,到2140年時,將不再有新的比特幣產生,最終流通中的比特幣將總是略低於2100萬個,目前(2017年)流通中比特幣約一千六百多萬個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